Non-Technical






Andrew Mason被解雇了,该说点啥呢?不知道!好吧,那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还有Andrew Mason自己是怎么说的? I don’t root for failure and don’t believe that dancing on graves is ever the way to go. It’s an especially appropriate personal creed when a good guy who I think overplayed his hand decides to retreat throwing rose petals instead of grenades. Andrew Mason is out […]

Andrew Mason’s Daily Deal: ‘I Got Fired Today’


我在LinkedIn上看到这篇文章,感觉写得非常不错,所以就转过来。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考虑给翻译一下。这样可以跟一些懒人一起分享学习。 Here are ten traits that any great employer should recognize and reward instantly. Zero Creatives/Getty As a longtime employer of dozens, I was always grateful to have good employees. It takes a lot to recruit and maintain top talent. Every once in a while special employees come along that […]

10 Things Really Amazing Employees Do


这句话来自于Star Wars, The Clone Wars (IV) – Episode 18,很经典,原文是:Trust is the greatest of gifts, but it must be earned,中文被翻译为:信任如至宝,取之须躬行。我也一直拿来作为自己的一句警言来提醒自己。 而前两天长假前的一件事情,又让我间接的想起了这句话。 9月29日,周六。 对于大陆的员工来说,这是长假前最后一天班,而对于台湾的员工来说,则是正常休假。 下午两点多,考虑到园区里大部分的公司都已经没人(提前下班),而且,部门下有的人已经于十多天前就已经请好假,买好回家的车票,甚至所有行李都已经带到 了office就等着下班的情况下。我就未经请示台湾那边的主管,自己擅作主张,并发mail给我台湾那边的主管说:“由于大陆这边马上放假,部分路段车 流限制/管制,故上海这边研发将下午3点半 提前下班(包括我在内的部分同仁因有比较urgent的 assignment,还会在office 正常上班)。若有什么事情,请以电话或mail方式联系。” 事实上整个office,就只有研发部门几个人,再加一个行政主管(她后来在3点多一点就走人,说是请假了),其他人都已经不在了(跟往常一样),但其他 部门怎样怎样,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也只能写研发部门要提早下班。另外,真正需要提前走的只有两人,而我又不想在mail里指名道姓的写的那么清 楚,以避免影响那两位员工在HQ主管眼中的观感(或者也可以上升一个层次到: Trust)。 应该说,在我写这封mail的时候,是不曾想到会收到回复的,因为毕竟台湾今天休假,而且在写之前我也专门打过我的主管的office的分机,没人接。 然而事情的发展,根本不是像我自以为是的那样。 三点左右,收到了我的主管的回复:“不宜有此行為.E600 每個人都有未完成的工作 (such as: Maggie CM 必需在 10/31 前完成, Michael 有 GV 及行安, …..).若有不得已, 非早離開不可, 必需請假, […]

Trust is the greatest of gifts, but it must be ...



前两天有位新晋程序猿网友“被遗忘的角落”(494932623@qq.com)来信,希望我能帮帮他,给你提供一个大概的规划、思路。以前也有很多网友给我来过许多这样那样的mail,但由于实在没时间,更因为懒,所以甚少回信。恰前阵子由于各种关系,我也希望自己日后能开始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情况(包括准备着手做一个开源项目),所以,今天晚上我就以我这些年来的经验,对他目前的状况作了一点回复。 以下是他的mail: 今日下午在公司搜索QDbus时,进入了阁下的站点,很幸运。认真的看了您的几编文章,我的感觉是很实际。 先自我介绍,今年毕业,专科,年初就职至今。 在ubuntu先开发qt。 目前的疑惑是,在编程过程发现很多自己的不曾接触过的概念,思想,技巧,总的说是能力、经验不多。 以前还弄不清,一个程序里的 instance 的存在必要。c++智能指针、泛型编程刚有初步的认识。 最近在调试进程间通讯,主管已经嫌弃我花的时间有点多了,就qdbus的基本使用我现在还是迷迷糊糊。 由于阁下的网站上关于qt、c++的资料不是十分的多,但我能感觉到你对编程的那种驾驭的能力。 我的奢望是,阁下能否在有时间空余的情况,给我提供一个大概的规划、思路。 朋友,感激。 以下是我的回复:   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从一个基本上一无所知的状态(很悲哀,中国的大学里所教的东西很少是你毕业后能真正派上用场的,不管你是专 科毕业,还是本科毕业),突然的发现有一大堆的知识需要学习和了解,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甚至打击。 所以,对于你这一类的人,我的建议是:好好学习你的工作。 工作入门: 一般新员工入职都会有一到三个月的培训期,这个时候主管会给一个或者几个学习任务,但总的来说培训内容都是那种相对单纯并且目标直接的题目,而且通常会有人对你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 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培训期过了之后,不出意外,你就转正了,这时候先不要急着高兴,这个时候往往是更重要的一段时间,主管会给你分派一些简单但正式的工 作,而这些简单的工作则可能会让你自己独立的去完成,这才是真正考验你的时候,公司会考察你的各方面表现,以决定给你委以什么样的任务和角色。对于一个应 届毕业生来说,没有几个公司会在一年半内对你抱太大的期待,而你的任务就是必须要让公司对你有所期待。 但切忌想法太多,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结果就是什么也没学好;更别思想不端正,去想什么跳槽之类的事情,你要搞清楚,现在是你入门的时候。而要想入门快,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把工作相关的技术/技能学好、掌握好,更多、更好、更积极地去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中去。要知道,你自己学的东西永远都是半成品,或者一知半解就很容易会放弃深入的,而工作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则是会做成一个真正的产品的,这个才是真正可以学到技术的方向和领域(这一条基本上对所有人都适用)。 在最初的时候,如果基础不是很好的话,切忌刨根问底,有些东西你只要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可以了,等你逐渐的进入状态了,再来考虑“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同时,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下原理性的一些东西,如:把产品的框架都了解清楚,至少要从理论上知道这个框架有什么好,为什么好;另一方面在业余的时间,争取多 补充一些基础知识,像你这样的可以补补C/C++和Linux/Unix相关的知识,这样也可以解决你“就qdbus的基本使用我现在还是迷迷糊糊”的这 种问题。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习惯了“拿来主义”,许多人都喜欢走“捷径”。而以你的状况,我看应该不是会去跟人“拼爹”的那种,自力更生是 你唯一的选择,而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条“捷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没有。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从而走出一条捷径。 我的经验: 总的来说: 以我个人的经验(我的经验是一路撞墙撞过来的)来说,作为一个程序猿来讲,理想的一个练级过程(不是职业生涯)大致如下: 初级(通常是前两到三年):好好做好所在公司的工作。努力学习和掌握公司产品相关的技术(越多越好),多看多学多问多试多用,同时多阅读一些基础知识相关的资料,尽可能往“深”的方向走,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中级(再两到三年):如果你前面的基础已经掌握,那经过那两三年,你应该已经成长为公司的一位主力(之一),然后,再来考虑把自己的视界扩大,逐步往“广”的方面发展。 高级(在一个领域有 五六年的工作经验,并且涉及范围相对广泛):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可以不再需要重点考虑“练级”了,自己来好好考虑“职业生涯”这个名词,相信到这个时候你 自己已经有相当的主见和见解,并且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智慧来解决你所要面对的这种问题了,不管是要考虑继续深入,还是转型,抑或其他。 几点tip: 这是任何时候都有用的几点Tip,跟技术无关,却跟你的未来大大的有关。 1. 如果你真的真的一点也不喜欢自己现在在做的工作,那我劝你就不要做了,先好好的去搞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 2. 如果你有一天要跳槽,尽量做到每份工作做满两年,这样的经验积累才是真正有意义,否则,现实一点就是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生命。也许有些人会说,没事,哥年轻,啥都缺,就不缺时间。 3. 要做好一个程序猿,English是very重要的! 推荐几本书 顺便给你推荐你现在的阶段可能会用得上的几本书: 《C++程序设计语言》:http://product.china-pub.com/196448 ,C++之父的大作。 […]

回复《编程之路的困惑》


这篇博文的背景是2010年元旦过后,当时苏大实习生集体离职的事情还未完全结束,然而许多问题都还在持续的发酵中。而事实上这些人离职的一部分原因也是 由于行政上的一些做法让部分人很不爽。对于我个人来说,应该说其实我自己本来是已经“习惯”了,说难听点爱咋地咋地,但对于部门下其他人来说,他们有想 法,我必须要找个理由为他们去争取,但是结果是搞到后来自己也被搞得一团火,而且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也没争取到,没办法,我也只能对自己说我已经去争取过 了,其余的,你们自己也“爱咋地咋地”吧。 同时还有一点:沟通真的很重要(题外话:尽管年年的年终总结都列一项”沟通“,但有些沟通并不是你想沟通就能沟通的)。 以下为原文: ---------------------------- 今天中午我有和公司上海的行政主管做了一番非常深刻的沟通,在沟通中,根据她的表述,事实上去年开始严格施行的考勤制度及上周五的年假制度的事情都 是由总部来主持施行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真的有些误会她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真的需要向她说声不好意思,因为我真的有点误会她了,虽然对于上述事 情我也只是就事论事的在mail里跟她讨论(原本上周五的事,我也想先跟她讨论讨论先,但她最近真的不好找,天天在外面跑,再加上当时真的感到 很%*&5#~!),现在大家都明白事由、缘由了,所以,我也无需再去“OK”“OK” 了,呵呵。这是一番令人开心沟通。 除此之外,今天的讨论中,除了让大家都明白彼此的concern、想法外,其实还有她跟我说的一句话,让我impressed:该请假就请假,这世界没有说离开了谁就转不了的。 是的!我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并且,事实上,这句话我早在几年前的一次部门周会里也有跟部门内的所有同仁讲过。但是我自己有时候就是想不开。所以我就吃了 点亏,不过,算了,过去让它过去吧。同时,这句话更容易让人理解的“含意”我想也不用我来说了,但到底应该如何来面对这个“含意”?我的想法是:合则聚, 不合则散。 以下是在当年的周会里我跟大家分享的那个童话故事,来自安徒生晚年的一个作品,很短,很现实,完全不同于其早年的那些让人耳熟能详、充满情感、充满幻想、 针对政治/社会/民情的童话,如:《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这篇童话描述的完全是针对个人的,当然,这跟他年 纪大了我想也有关系,年纪大了,许多事情见得多了,自然就会越来越对“个人”有更多的感触,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不尽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而对于这篇童话,我也不想多说什么,附上其中的一篇中文译文,让您自己慢慢品味吧! 安徒生 小猪储钱罐(又名:钱猪) 婴儿室里有许多许多玩具;橱柜顶上有一个扑满,它的形状像猪,是泥烧的。它的背上自然还有一条狭口。这狭口后来又用刀子挖大了一点,好使整个银元也可以塞进去。的确,除了许多银毫以外,里面也有两块银元。 钱猪装得非常满,连摇也摇不响——这的确要算是一只钱猪所能达到的最高峰了。他现在高高地站在橱柜上,瞧不起房里一切其他的东西。他知道得很清楚,他肚皮里所装的钱可以买到这所有的玩具。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心中有数”。 别的玩具也想到了这一点,虽然它们不讲出来——因为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讲。桌子的抽屉是半开着的;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玩具。她略微有点儿旧,脖子也修理过一次。她朝外边望了一眼,说: “我们现在来扮演人好吗?因为这究竟是值得一做的事情呀!” 这时大家骚动了一下,甚至墙上挂着的那些画也掉过身来,表示它们也有反对的一面;不过这并不是说明它们在抗议。 现在是半夜了。月亮从窗子外面照进来,送来不花钱的光。游戏就要开始了。所有的玩具,甚至属于比较粗糙的玩具一类的学步车,都被邀请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学步车说。“我们不能全都是贵族。正如俗话所说的,总要有人做事才成!” 只有钱猪接到了一张手写的请帖,因为他的地位很高,大家都相信他不会接受口头的邀请。的确,他并没有回答说他来不来,而事实上他没有来。如果要他参加的话,他得在自己家里欣赏。大家可以照他的意思办,结果他们也就照办了。 那个小玩偶舞台布置得恰恰可以使他一眼就能看到台上的扮演。大家想先演一出喜剧,然后再吃茶和做知识练习。他们立刻就开始了。摇木马谈到训练和纯血统问 题,学步车谈到铁路和蒸汽的力量。这些事情都是他们的本行,所以他们都能谈谈。座钟谈起政治:“滴答——滴答”。它知道它敲的是什么时候,不过,有人说他 走的并不准确。竹手杖直挺挺地站着,骄傲得不可一世,因为它上面包了银头,下面箍了铜环,上上下下都包了东西。沙发上躺着两个绣花垫子,很好看,但是糊 涂。现在戏可以开始了。 大家坐着看戏。事先大家都说好了,观众应该根据自己喜欢的程度喝彩、鼓掌和跺脚。不过马鞭说他从来不为老人鼓掌,他只为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鼓掌。 “我对大家都鼓掌,”爆竹说。 “一个人应该有一个立场!”痰盂说。这是当戏正在演的时候他们心中所有的想法。 这出戏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演得很好。所有的人物都把它们涂了颜色的一面掉向观众,因为他们只能把正面拿出来看,而不能把反面拿出来看。大家都演得非常好,都跑到舞台前面来,因为拉着它们的线很长,不过这样人们就可以把他们看得更清楚。 那个补了一次的玩偶是那么兴奋,弄得她的补丁都松开了。钱猪也看得兴奋起来,他决心要为演员中的某一位做点事情:他要在遗嘱上写下,到了适当的时候,他要 这位演员跟他一起葬在公墓里。这才是真正的愉快,因此大家就放弃吃茶,继续做知识练习。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扮演人类了。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恶意,因为他们只不 过是扮演罢了,每件东西只想着自己,和猜想钱猪的心事;而这钱猪想得最远,因为他想到了写遗嘱和入葬的事情。这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他总是比别人料想得 早。 啪!他从橱柜上掉下来了——落到地上,跌成了碎片。小钱毫跳着,舞着,那些顶小的打着转,那些大的打着转滚开了,特别是那块大银元——他居然想跑到广大的世界里去。他真的跑到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其他的也都是一样。钱猪的碎片则被扫进垃圾箱里去了。不过,在第二天,碗柜上又出现了一个泥烧的新钱猪。它肚皮里还没有装进钱,因此它也摇不出响声来;在这一点上说来,它跟别的东西完全没有什么分别。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与这开始同时,我们作一个结尾。 (1855年) 这是一起很有风趣的小品,最初发表在1855年哥本哈根出版的《丹麦大众历书》上。“钱 猪”肚子里装满钱,满得连摇动时连响声都不发,是一种大人物沉着庄重的样子。但它跌碎了以后,钱都光了,另一个新“钱猪”来代替它,“它肚皮里还没有装进 钱,因此它也摇不出响声来。”实际既然如此,“它跟别的东西完全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它就谈不上是什么大人物了。世事就是如此。

安徒生童话-小猪储钱罐:世界离开了谁都照样转


实习生离职引发的思考:1. 到底该如何的、更好的去凝聚大家的向心力?2. 到底该如何的去协调我的下属和我的上司之间的一些关系?3. 到底是否有必要重新审视对自己工作职责的定位? 这篇文章写于2010年元旦,当时公司与苏州大学研究生院软件学院有人才输出协议,公司每年固定支持一笔费用给学校,然后其软件学院下的软件工程专业的研 究生,在第一年完成理论学习后,会直接到来我公司实习,实习期为2年,公司会负责所有来我公司实习的学习的学费,同时每月支付一笔实习费,实习期满后,有 优先录用这些实习生的权利。 但是08年年初过来的这一批学生基本上全部在实习期满后选择离开,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作为这两年来一直带领着他们工作的部门主管,我真的觉得很痛心。 现在,又过去了两年多,这些人有的去了大公司(如:华为),有的跳了几次槽(但还在IT界),有的当了公务员,有的不知所终,但不管如何,再次祝福他们吧。同时,我自己也需要好好的继续总结。 以下为当时的原文: -------------------------- 今天看到一篇博文,讲述的实习生的事情,心想在过去两年里前前后后有11位来自苏大的实习生在公司工作和实习,但是到现在真正留下的只有一个人,我 作为研发的主管也真是感到的无比的心痛,无可否认这些人中有表现比较好的,也有表现比较差的,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人都差不多在公司工作了将近两年,对公司 的产品研发相关技术、流程都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最终的结果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这中间的因素也真的很多,很复杂。既然他们最终选择离开,那我也只 有祝福他们。同时也一直在思考: 1. 到底该如何的、更好的去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2. 到底该如何的去协调我的下属和我的上司之间的一些关系? 3. 到底是否有必要重新审视对自己工作职责的定位? 如果要在这一点上做调整真的很难,但又真的很重要,尤其是现在已经开始着手激励制度的试行,而且以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离职报告、考勤制度等等)来 看,这决非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只是尝试着去做一点点的调整,但事实上即使仅仅如此,就已经困难重重,每个公司内部都会有层层的利害关系,说难听点可能都会 有一些比较官僚的制度,尤其是将你所需做的一件事情是需要跨部门的时候,更甚之…… 下为原文: —————————————————————— 跳槽?跳槽! —————————————————————— 今天,我在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实习的时候的同学兼同事告诉我他跳槽了,跳到了UBI去做游戏。理由有很多:工作太累,加班没有补贴,做得活太detail,没法对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形成一个宏观的理解,不可能转成正式员工…… 从他那里也了解到,由于GTEC换了新的大老板,Dennis Lam已经去其他地方工作了,大老板正在竭力压缩开支,免费的工作餐取消了,报销车费取消 了,正式员工也是能不雇佣就不雇佣,待遇已经今非昔比。去年我在的DSV组的同事,现在走的走,散的散,重组的重组,还剩下十几个人了。想当时我在那里实 习的时候,鼎盛时期DSV组有三十多个人,是Microsoft GTEC最大的组,没想到仅仅半年时间,现在却“人心惶惶”,真是时过境迁阿。虽然仅仅 实习了八个月,虽然最后没有选择留在微软,但是那毕竟是我的第一个工作的地方,就像一个人的启蒙老师一样,始终都还有一份感情,始终都还想着有朝一日能再 回Microsoft效力。 但是再想想,很多人尤其是vendor从GTEC跳槽也不是偶然的,工作强度高我是深入体会的,虽然理论上每天只需要工作八个小时,但是很多同事都是一天 干一天半的活,晚上加班到十点是正常的。当时凭着自己对Microsoft的激情,倒也干得任劳任怨。可是,仅仅是激情就够了么?激情过后,剩下的是什么 呢? 考虑的再多一点,现在好多的外资IT企业,尤其是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大型IT企业,近年来在中国都建立分公司,或者“研发中心”。凭着“还说得过去的 薪水”和企业本身的名声,把大量中国的优秀IT人才揽于麾下,与此同时,具体工作的内容呢?很多都是与公司的核心技术根本不沾边的内容。还有些更直接,做 外包。记得某号称“玻璃巨人”的IT企业中国软件部门领导在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做报告的时候更是赤裸裸的宣称“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做软件,只能做外包。”。这 样拿着中国的优秀软件人才当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外企,进去了除了能得到个听起来还不错的名声——“世界五百强XX公司员工”——之外,得到的还有什么呢?暑 假的时候我有幸在国内某个做国产系统支持软件的公司实习。实话实说,与那个公司的员工交流的时候,感觉他们的smart程度至少要比 Microsoft Guys低一个档次。国内最一流的软件人才都去了外企,留下了二流三流做中国的核心技术。这或许也是中国软件产业落后的一个原因 吧。。。

实习生离职引发的思考



最近从七月份还了那一大笔债务后,由于各种原因,公事、私事遭遇了很多事情,几近所有的事情都让人不爽,心情指数也急剧下降,但又苦于不知该如何叙述,更不知该向谁述说,总言之就是矛盾、复杂二词。于是开始对自己进行反思,今天先反思工作职责。 一. 关于工作职责,其实本来也可以很简单。 虽然我是公司在大陆地区唯一的一个研发部门经理,但由于我们公司的产品研发制度采取的是一种Matric模式的 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从REQUIREMENT管理到SYSTEM ANALYSIS,再生成PRD,然后再到RD来做SD,并完成DEVELOP,然后交给QA,最近Release产品,每个环节都有很明确的分工,本身 来说,这应该是很标准、很完美的一套制度,而在这套“很完美”的制度下,由于,我并不需要处理太多的管理方面的工作,甚至也不需要我做太多的研发文档,所 以,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定位是: 1) 作为一个资深研发人员,负责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开发。 2) 协助SA & PM完成各种Spec or PRD document的撰写。 3) 对一些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攻关。 4) 在协助Team下的员工(新同事或者老同事)完成一些他们无法完成的、或者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工作。 5) 对Team下的员工做一些简单的激励和鼓励,如:阶段性的和Team下的员工一起打打球、唱唱歌什么的。 二. 在实际工作中碰到了问题 公司的制度是非常完美的,本来按上面讲的那样,我已经决定应该会工作得很快乐,并且绝对不应该产生“情绪”。然 而事实上,这套完美的制度在实际的操作与运营中,却又真的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我想应该跟所有的IT公司一样(或者说是跟所有的软件公 司一样),那就是Schedule的delay,并由此而引发各方面的不满。对于此很难用几句话来说明清楚,我只是想站在一个纯RD的角度来试得解释和说 明一下我的理解,同上配上我的一些不怎么make sense逻辑(由于最近一直很不爽,所以借机发泄一番),我认为导致目前的状况的原因,从简描述的话应该有以下几点: 1) 缺乏沟通; 2) 缺乏激励制度; 3) 产品研发管理中诸多环节无法得到很好的衔接; 4) 缺少起码的人文关怀; 以下是对于上述问题的一点我的理解(别的部门我无法对评论和指点,因为那不该是我去管的事情,所以,以下所有的观点仅仅针对大陆RD部门) 1 缺乏沟通 在这几点问题中,我把缺乏沟通放到了第一位是因为缺乏沟通直接导致了其他很多的问题。单纯的从RD部门来讲,缺 乏与HQ的沟通,缺乏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导致RD根本无从知道公司的运营状况,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RD对自己的前景无法作出很好的判断(更别说是正确的 判断),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句俗话更容易被放大,这句俗话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结果就是直接导致部分“体质”较差的人“生病”。 而且对于这一点,我也必须数一数与此相关的“恶行”: 1.1. 公司层面 从来没有什么好消息。概念里根深蒂固的观念:RD不需要知道外面的任何事情。Sales拿到了什么单子,什么产品接了什么客户等等,从来不会有什么喜讯通告,更不会有人来告诉上海。 公司的对产品的一些规划、计划也从来没有到达过上海的RD,不管是讨论,还是结论。对于此,我听到下面的人抱怨最多的就是: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东西,因为光从上海来讲,我们投入95% […]

关于职责工作的反思(草稿)